当前位置: 首页>>文明校园>>正文
 
· 渭南师范学院新媒体平台审批登记表
· 渭南师范学院形势报告会/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讲座/论坛审批表
· 关于规范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信息发布流程的通知
· 关于实行新闻摄影工作申请制的通知
· 关于规范校内电子宣传屏信息发布流程及有关事项的通知
· 关于开展第三批陕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与实践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 关于组织参加第八届陕西省高校法治文化节的通知(附件)
· 关于开展2023年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的通知(附件)
· 关于报送学校新闻记者的通知
· 关于2022年秋季学期升国旗仪式安排的通知
 

 

部长:李明敏

电话:0913-2136899

邮箱:syxcb2009@163.com

文明校园
渭南师范学院“接地气”服务经济社会
2018-01-22 14:34   审核人:

近年来,渭南师范学院坚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文化改革发展,以“接地气”的多种形式打造学科特色与优势,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广泛开展切实、紧密、有实质、共享共赢的合作,形成良性机制,取得良好效果。

开展司马迁与《史记》研究,成立司马迁与史记研究院,下设司马迁与《史记》史学研究室、司马迁与《史记》文学研究室、司马迁与《史记》政治思想研究室、司马迁与《史记》语言民俗研究室、《史记》文献研究室、司马迁与《史记》社会思想研究室、司马迁与《史记》农业经济研究室等分支机构,以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秦东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为依托,整合全校科研力量,跨学科、多维度研究司马迁与《史记》。学校与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张大可教授、商务印书馆文津文化公司丁波总编辑签署合作协议,以司马迁与史记研究院为基地,共同搭建深入开展《史记》研究、弘扬司马迁精神的学术平台。目前,研究院已通过商务印书馆出版《史记通解》《史记论著集成》《史记观止》《史记人物大辞典》《史记》选本丛书系列著作,研究院成员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50余项,在《文学遗产》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编辑出版《司马迁与〈史记〉研究年鉴》11卷;获得省高校优秀人文社科成果奖12项。学校学报“司马迁与《史记》研究”成功入选教育部第三批“名栏建设”工程。

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提升扩大地方文化影响力,开展老腔文化研究,举办第二届华阴老腔传承与发展研讨会,对华阴老腔进高校,在师范院校传承民间艺术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广泛探讨,推进高校成为传播音乐文化的主要场所和重要基地。召开纪录片《华阴老腔》拍摄座谈会暨老腔高校传承研讨会,对华阴老腔表演研究项目、老腔记录片拍摄情况、老腔相关文献资料、学科建设规划等进行细致说明。建立渭南师范学院华阴老腔大学生实验剧社,走进老腔传承基地与老腔艺人互动交流,培养老腔艺术传承人才和爱好者,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邀请华阴老腔张喜民剧团进校表演,将富有关中生活气息的艺术场景搬上学校舞台,强化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功能。把“艺术学科视域下的华阴老腔现代传承与表演实践研讨”列入“十三五”重大学科建设项目,采用校地联合创办、推广的有效形式,充分激活老腔艺术对现代社会教育、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带来的潜在动力,弘扬和发展渭南地方文化和陕西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影响价值。

皮影戏文化研究,承办“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调演”活动,加深师生对皮影戏的了解和认识;学校“皮影戏艺术人才培养”课题获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为艺术科研与创作水平提升奠定重要基础;举办“中国皮影的前世今生”等文化沙龙讲座,有效传播皮影戏的历史渊源、雕刻技艺、演出活动以及陕西东路皮影的现状与传承文化。

发挥师范特色,提升地方教育教学水平和服务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能力,实现基础教育培训全学科覆盖,承担“国培”“省培”计划项目20项,培训中小学教师2000余名。校市共建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实验区,依托渭南市、铜川市及县区市教研室,建设15个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站,确立所辖86所中小学和幼儿园为实验区基地学校。实施“教师专业发展计划项目”,选派教育类教师到市县中小学、幼儿园进行为期两年的挂职实践,担任校长(园长)助理、教导主任助理。2018年1月,中共渭南市委、渭南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支持渭南师范学院加快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决定实施市校共建战略,对学校在人才引进、资源配置、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支持渭南师范学院筹建“渭南师范大学”。学校高度重视,深入学习解读《意见》精神,就贯彻落实文件精神进行总体安排与部署,学校将牢固扎根渭南大地,主动融入渭南社会经济发展,发挥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以及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的优势,助力渭南追赶超。

开展教育帮扶工作,成立渭南师范学院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制定各项方案措施,学校领导和工作人员悉心调研、细致对接,建立日常联系协调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设立白水县帮扶产学研一体化基地,确立研究“助力文创白水”项目,实施智力帮扶、教育帮扶、科技帮扶、人才帮扶、信息帮扶、文化帮扶、民生帮扶、志愿帮扶等“八大工程”项目。成立“渭南师范学院白水美丽乡村培训学院”,实施教育及产业培训项目;成立“中华仓颉文创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加强文化帮扶成效,更加有力地助推白水县产业发展。在大荔县龙门村深入开展“两联一包”扶贫工作,派赴教师进行支教工作,改善村小学办学条件;进行物资捐助,为贫困户发展产业提供资金帮扶;创新思路,设立就业岗位,帮助部分贫困户提高收入;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渭南市农业局、畜牧局3位种植、养殖、农产品深加工方面的专家教授举办了龙门村农业中长期发展咨询会努力推动产业发展和提供技术服务,不断加快贫困户脱贫步伐;成立“渭南师范学院冬枣种植和管理技术研究中心”,利用我校农商学院自身优势组建科研团队帮助龙门村做大做强冬枣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升村容村貌,创建文明小康家园;认真开展扶贫宣传和送温暖活动,严格遵守驻村纪律和廉洁规定;加强党的建设和村两委班子建设,邀请专家会同安仁镇党委举办了全镇200多名村总支书记、支部书记、村主任等干部培训班,为确保贫困户按期脱贫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龙门村先后被渭南市人民政府、大荔县委、县政府、安仁镇党委、镇政府命名和授予为“渭南市级生态村”、“2016年度扶贫攻坚先进村”、“2016年度美丽乡村”、“2017年先进基层党组织”、“2016年度美丽乡村建设先进集体”。

学校“接地气”服务引起广泛良好影响,国家级和省市电视电台和地方报刊、以及网络媒体报道2333篇;校内学生媒体报道全面经常、有特色。学校影响、声誉深入师生心、饮誉校内外。(通讯员 凌璐丝

关闭窗口

Copyright©2011  渭南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  渭南师范学院3号楼601室  邮编:714099   电话:0913-2136992